足疗店老板最容易忽视的三个问题。/2020-04-25
有很多足疗店老板,在员工管理的问题上总是碰壁,究其根源,是他们忽略了足疗行业特有的行业规则,一味的“经验主义”致使他们走入了管理的误区。 盲目信服“绩效管理” 现在有些足疗店在使用一套“糖果、标准、鞭子”的管理模式,即首先设定一个月的“标准工作量”作为衡量足疗师绩效的基准,然后通过薪资与绩效的比例关系,对工作量不达标的足疗师采取扣薪的方法以示惩罚。 这种“定量”的管理模式,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调动足疗师的积极性,努力工作,以获得更多的工资,免遭处罚。 但众多足疗店老板往往忽略一点,“绩效管理”在足疗店是不能单一存在的,它只有与足疗店的“会员管理”相结合才能发挥最有效、最持久的作用。 如果只单一盲目信服“绩效管理”,就会导致足疗师工作不稳、服务缺乏活力,最终会使足疗店陷入没有创新,死气沉沉的局面。 目标管理依靠“物质刺激” 有一则“赶驴比赛”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。甲与乙参加赶驴比赛。比赛的规则非常简单:不管用什么手段,只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驴子由一端赶到另一端,走完规定的路程就算赢家。 甲站在驴子的背后用鞭子抽打驴子的臀部,因驴子怕打,打一下就跑几步,当甲打累了,驴子也就不跑了。结果甲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驴子赶到终点。 乙则骑在驴子的背上,手中拿着一根竹竿,竹竿尽头挂着一串葡萄,这串葡萄刚好垂在驴子眼前不远,驴子因想吃葡萄,所以拼命往前追赶,结果只花半小时就将驴子赶到了终点。 我们可将上一故事中的甲乙两人比喻为足疗店老板,把驴子比喻作足疗师,把比赛的终点看成足疗店所追求的目标。足疗店老板为了实现目标,必须借助于足疗师的努力。 基于此,有的足疗店老板会向甲那样用高压的手段来驱使足疗师,而有的足疗店老板则像乙那样以满足足疗师的需要为手段,促使足疗师朝足疗店的目标前进。 前一种是消极性激励,而后一种是积极性激励,也就是说,足疗店的目标管理不能简单地用“奖罚”金钱来完成,应该在足疗师的需要上细分,让每一个足疗师都有追求,看到希望,为足疗店的共同目标而奋斗。 足疗店老板要想足疗师听从您、喜欢您,死心踏地的为您卖命,您就必须要懂得推销自己能给每个足疗师带来的利益,只要您时时刻刻考虑足疗师的需要,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就“唾手可得”。 错把经历当能力 很多足疗店管理者习惯认为年纪就是本钱,经历就是经验。事实上,有十年经历的人不一定有十年经验。年纪大的人可能比较圆滑,但却不一定精明。 同样,足疗店用人不能只看经历,而忽视能力。有些足疗店老板喜欢将老资格的足疗师安排到管理岗位上,道理很简单:她们是立下汗马功劳的,现在足疗店扩大了,并且有一定规模,几个过去的得力助手是必须身居要职的。但实践证明并不尽人意,这就是因人设事的结果,也是足疗店老板用人的大误区。 其实,足疗店用人的程序是首先要确立足疗店目标,然后团结制定各项任务及有关事情,最后“依事寻人”。 对那些过去有功劳的足疗师能用则用,不能用可以给一些名誉,让她们搞好培训,工资高一点养起来,或者干脆让她们挂一个名,让她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。 如果让一个做了5年的足疗师做店长,还不如找一个懂管理、善于协调的年轻足疗师做店长。这就是依事寻人,而不是因人设事。